沈阳路的熊太婆面窝|江花

时间: 2023-12-25 04:01:55 |   作者: 半岛体育平台下载安卓

  周末,大冬季的早上,冷风冷雨,或霜或雪,哪怕是晴天,东湖上投来的霞光里,也含有冰凉的锋刃。这时候,能够将妻子由温暖的棉被中唤醒,梳妆打扮,羽绒服、厚棉靴、长围巾,拉着安坐书房里、拂晓即起、正在苦思冥想“搞创造”的飞廉教师出门的,其唯沈阳路菜场乎,其唯熊太婆馄饨店乎?

  开车上武汉大路,过长江二桥,销品茂还在装饰,阿里巴巴中心还未封顶,绿洲中心愣头愣脑地立在徐家棚。长江里上水船,下水船,一串串,吃住力,络绎来往。江边的芦苇荡白花如棉,向阳如泉,现已印上了赤红栈桥。莫道人行早,更有早来客,沈阳路周边的长春街、洞庭街、郝梦龄路、张自忠路、山海关路、旅顺路、陈怀民路,条条路上都走满了人。买菜的,过早的,遛狗子的,去江滩公园早训练的,狗嘴里吐着热气,人嘴里也挂着热气。各早点铺子与菜摊子上的主人们,鱼摊、肉摊,卤菜店、缝纫店、杂货店、五金店,人家大概是早上三四点钟,就一骨碌爬起来,开门板,起灶炉,布桌椅,堂皇灯火里,洗濯蒸煮,将纵横几条棋盘街弄得堂皇亮堂,热火朝天。咱们靠拢到这儿,参加赶集的人群,一身的寒气,自然是像赤红栈桥上的白霜,一会儿就融化了!

  是每人两个毛氏汽水包?经过了油水在平底铁锅里的滋繁殖煎,包子胖头扁脑,外壳焦黄,里边松软,馅实料足,红萝卜丝馅的好吃,藕丝馅的也很不错。四两孙氏的豆皮?他们家摊豆皮的蛋液橙黄清亮,珍珠白的糯米粒,豆干切得细细的,瘦肉粒是弹牙的。汪记鲜鱼糊汤粉?小鱼小虾熬出来的鱼汤温热烫嘴,米粉细白有咬劲,往里多加胡椒粉,好像胡椒不要钱,或许像我妈早年说的,打死了一个卖(盐)胡椒的,所以一碗鱼糊粉嗦下去,由喉咙到脚心,一股热气上升,好像吕洞宾练内丹似的,更何况,站在煮粉大嫂周围的大哥,他炸出来的油条,香热松脆,与汤粉也很相配。老知青牛肉面?一脸严厉的大叔,头发挽成髻、梳得严严整整的大妈,他们五六个人,曾经在同一个农场里做知青,回来合伙开了二三十年的早点店。他们的牛肉面,面是手艺刀切面,肉是正宗黄牛肉,好像是他们穿越回去,将当年自己在农场养的牛群赶回来了。还有谁谁谁的热干面,谁谁谁的糯米鸡,谁谁谁的胡辣汤,谁谁谁的鸡冠饺,真是形形,活色生香,处处摆着鲜美火热的碳水炸弹。要是早年,妻子站在长春街与陈怀民路接壤的十字路口,会犯半响的挑选困难症。治好她这个征兆的,一是来打卡的大学生,他们由“小红书”上得到美食博主们的召唤,现已别离在上面诸大叔大妈那里,排起了数十上百人的长队。咱们本地人,奈何故青丝星星,斡旋在黑发年轻人中心?一是咱们心仪的保藏夹里,还有一家门店,尚未被同学们的大军攻陷,那便是“熊太婆原汤馄饨店”。

  这家馄饨店在张自忠路往中山大路的出口右侧,掩映在中山大路渊深朴茂的法国梧桐树下。开门进去,右手边是一溜木头桌子板凳,左手边是一排货台,货台后边是收银台、面窝档、馄饨档。毛毛油气与蓬蓬蒸汽后边,立着七八位大嫂,奥秘“熊太婆”的衣钵传人,白色厨师服、厨师帽,戴口罩,收银的仍是一个刚由专科学校出来的小姑娘,一脸稚气,打眼看,好像是一群医师护理站在高高低低的锅碗瓢盆中心,但是,人家医院也没有馄饨科啊。三位大嫂据案挑馅捏馄饨,新鲜瘦肉剁的馅蓉,又两位大嫂立在汤锅边,戴一次性手套下料,将馄饨抛入炖着猪筒杂骨的沸汤里,翻看小票,淡定自得地数息以待,晃动笊篱追逐抓取,依颗数将馄饨拨到排队客人的汤碗里,大份二十二颗,小份十五颗。按壁间小贴士的提示:“亲,请赶快食用,十五分钟后,馄饨变稀饭!旅程过远,不主张打包。”所以诸位仍是小心谨慎端到周围桌子上,双手捧碗“趁热吃”最好。“汤清能够注砚。”面皮不僵,肉馅嫩活,小葱花、细虾皮、猪骨汤、胡椒粉、榨菜粒,一撇猪油冲散开,一朵一朵吃完,腹胃足,周身暖,“顿觉眼前生意满”。你在家园小城的街巷里,幼年少年时代,“包面”摊前口水繁殖坐等“抄手”的回忆也会被唤醒。那时候,一碗“云吞”便是琼浆玉食,此物只应天上有,人世可贵几回尝。

  这一碗由胡素华、叶惠枝、金凤英三位老太婆传下来(并无熊出没啊),凡四十年的馄饨当然好吃(见壁间粘贴的1984年4月9日《长江日报》),妻子更“心水”的,仍是面窝档上的面窝。一位大嫂站在油锅前,调米浆,弄铁勺,铁勺柄长长,前端并蒂莲一般,有两个圆形面窝模子,中心凸,圆环凹,她先在模子里细细撒上一小撮黑芝麻粒,然后摊平米浆,将铁模送去热油里炸,也是数息以待,成型的面窝由模子里掉落,滑入油锅,浪涛里滚上几滚,就能够出锅立在铁篦上,沥尽油,放入珐琅碟子,由顾客顺次取走。全国之大,面窝只要咱们武汉有。炸好的面窝,像一枚金黄色的中心有小孔的“璧”,小孔周边内缘,米浆稍薄,炸出来,口感焦脆,外环边际部分,米浆积厚,口感绵软。所以合格以上的炸面窝,应是内焦外嫩,七分焦,三分嫰,稻米的谷气与芝麻的麻油味相激,焦香与幽香混和,定形成色,精气神勃发,凭仗炸面窝师傅的一腕之力,存乎其一念之间,其实是形而上学,玄之又玄,味道之门。妻子曾经喜欢一份小馄饨配一枚面窝,现在现已增加到两枚了,好几次离店经过面窝档,她都夸人家面窝师傅是武汉榜首,师傅微浅笑,恂恂如,不紧不慢撒芝麻、浇模、入油、脱坯、拨转,烈火烹油中冲浪,戏法一般,经过油炸,将米浆转换为有意味的方式,作家画家音乐家,她是了不得的面窝家。我问周围抟捏馄饨的师傅,这位面窝家“贵姓”?师傅们也知道她的面窝炸得好,常被顾客点赞,说她姓牛,“牛吃草的牛”。也是牛大嫂的牛嘛,她调度面窝的身手,与罗刹女调弄芭蕉扇的身手何如哉?

  便是这家有“玉馄饨”与“金面窝”的“熊太婆原汤馄饨店”,承包了我俩今年冬季的过早,让咱们冲风冒寒过江来寻沈阳路。霜晨雪早,馄饨配面窝,就像汪记鱼糊粉配油条,老汉口热干面配豆浆,十七八岁女孩儿红牙板配“柳树岸晓风残月”,关西大汉铜琵琶配“大江东去”,咱们这些熟门熟路的顾客,静心享受这“一套”美食,大快朵颐,暖老温贫,心照不宣。有一次,邻座一对温州来旅行的夫妻,吃到面窝,拍案叫绝,与我俩评论既久。还有一次,一对由青岛来访,打卡之后,误入此店的大学生情侣,惊疑地指着珐琅碟里的面窝,问咱们这是啥东西,也让咱们笑话半响。我说我要给“江花”的周璐教师写写沈阳路集市,榜首个就写“熊太婆”,妻子难免忧虑,会引来大学生排队,咱们最终一个瑰宝店也沦亡在他们的“city walk”(网络新词“城市散步”)中。哎,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堆金积玉,一起来守嘛,同学们围观诸大嫂、牛师傅,应该的!

  舒飞廉,散文家,湖北孝感人,现居武汉。出书《飞廉的村庄》《绿林记》《草木一村》《云梦出草记》《阮途记》《云梦泽唉》等著作。获2023英豪城市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