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和“理”

时间: 2023-11-20 05:59:54 |   作者: 半岛体育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蕴含深刻的“道”和“理”,并充足表现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悟通、弄懂其中的“道”和“理”及其辩证统一的逻辑机理、内涵要义。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哲学流派共同使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是指隐藏于世界万物背后而又对万事万物发挥着支配作用的客观规律。“道”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兼有不容忽视的抽象性。不过,中国哲学家喜欢用“天之道”“人之道”“君子之道”“圣王之道”等理念来表达“道”的具体形态。

  习深谙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在内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反复强调求道、悟道、知道的重要性。2016年,习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含“道”的思想体系。作为一个由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新观点构成的话语体系,它实质上反映了习对自然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文明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或者说,它实质上体现了习基于对“道”的正确认识、深刻把握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文明观和世界观。蕴含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道”,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规律。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是孕育人类的母亲,其演化、发展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无论进化到何种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始终是自然之子,我们的生命始终对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严重依赖性,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习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高度来认识、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习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守自然之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价值目标,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维度。

  二是历史之道。历史之道就是历史发展规律。根据历史唯物论,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过程,它总是遵循客观历史规律;物质利益需求是推动人类创造历史的直接动力,但精神追求在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习强调根据历史之道来审视和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复杂交织的历史格局中来思考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例如,习特别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之道。他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式发展道路,因而也是具有光明前景的中国式发展道路。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观,习号召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是文明之道。文明之道就是文明演进规律。人类文明演进主要遵循两个规律,一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二是文明互鉴的规律。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也遵循这两个规律。一方面,它表现为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标识和精深厚重的文化精髓。习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又在奋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文明创造能力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华文明不断演进、发展的事实。另一方面,中华文明也表现为一种能够交流互鉴的开放性文明形态。习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习始终站在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高度来审视和思考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对外传播和交流互鉴。

  四是世界之道。世界之道就是世界发展规律。世界是由众多国家和民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的命运息息相关。习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习强调从世界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地位、世界各国的关系、国际新秩序的建构、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国际正义的维护等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世界观,习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该方案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历史、世界发展现状和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

  自然之道、历史之道、文明之道、世界之道等蕴含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以“道”为引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个引人向“道”、引人悟“道”、引人入“道”的思想体系。

  人们将自己对“道”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表达出来,这就导致了“理”的产生。“理”是人们借助语言对“道”进行表达或叙述的产物,具体表现为话语的条理性、逻辑性等。更进一步说,“理”就是通过合乎逻辑、具有条理的话语表达出来的思想。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表达的条理和逻辑是清晰的。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它在思想上所达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我们可以将其概括如下。

  第一,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精神独立性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习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拥有精神独立性,或者说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是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拥有精神独立性,才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砥砺前行。精神独立性是构建中国政治大厦、中国思想大厦、中国经济大厦、中国文化大厦和中国制度大厦的基础。习强调:“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中华民族应该坚持自己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而不是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应声虫,始终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第二,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要行稳致远,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自立、自强,中国要实现“强起来”的发展目标,既应该具有聚焦于党情、民情和国情的国内视角,也应该具有聚焦于人类历史演进、世界发展格局、全球文明发展状况的国际视野。习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立足点。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它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主线。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就致力于处理好两个根本性问题,一个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在坚持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传统基础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融通、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高到新水平、新境界。坚持“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创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基础,也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五,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了至关重要的价值导航仪。

  第六,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制度理念,也是正确的社会实践模式。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理念统摄的五个子理念。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理念的内涵要义变得更具体、明确,而且充足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价值取向。

  第七,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既要求采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要求采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时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指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智慧维度。

  第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慢慢地加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长时间坚持的“为人民服务”思想进行升华而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丰富内容,充足表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征。

  第九,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并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样本、新范式。习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土壤上,既坚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能力,又号召“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和文明观维度。

  第十,坚持和平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努力用和平发展造福全人类。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习深刻洞察世界各国、各民族命运与共的事实,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坚持和平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系人类前途命运、心系世界发展未来的思想特质。

  中华民族具有将“道”和“理”相统一的思想传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个将“道”和“理”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它寓“道”于“理”,以“理”叙“道”,既形成了深刻的“道理”,又展现了思想的系统性。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停留在对“道”或“理”的单向度把握上,而是应该上升到对其中的“道理”进行整体把握的高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是体现了复杂性与简明性的统一。习总是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达复杂、深刻的道理。例如,原则和人情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老大难问题。该怎么样认识和处理该问题?习指出:“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大家生活在社会上,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级等,推进工作、处理问题时时都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这些话语高度生活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讲明了如何认识、处理原则和人情关系的深刻道理。

  二是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习常常将历史记忆、历史叙事与现实党情、国情、民情相联系,从中引出富有启发性的道理。例如,习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一个时间里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为了讲清楚党员干部应该在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道理,习通过讲述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历史故事进行提醒。

  三是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习总是将普遍性真理与特殊性论断结合在一起讲述。例如,在论述文明的价值问题时,习既强调它的普遍性价值,也肯定它的特殊性价值。习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显而易见,文明既有普遍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一方面,它是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灵魂;另一方面,中华文明与所有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形态一样,具有民族性、特殊性、独特性。

  四是体现了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习在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会使用“道”“理”“判断力”“理念”“文化自信”“自我革命”“斗争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等抽象概念,但为了将这些概念的内涵要义讲清楚,他通常会诉诸具体的事例。例如,在论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时,习说:“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显然,中华文明总是通过具体的伦理规范、景观、活动、艺术形式、家训、乡风民俗等反映出来的。

  五是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例如,习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段话首先从学理上论述了“道德”和“法律”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异同,然后论述了法治和德治问题,强调了法律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手段具有不一样功能的事实,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明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抽象的“道”与具体的“理”融合在一起,使“道”中有“理”,“理”中有“道”,从而建构了一个“道”与“理”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系。“道理”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灵魂。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停留在背诵概念、话语的层面,而是应该领悟其中的“道”,辨别其中的“理”,更要体察其中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其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