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兵工厂缺少材料一农民对司令员程子华说:我出800斤铜钱

时间: 2023-11-04 08:04:31 |   作者: 半岛体育平台下载安卓

  同志,你们要的是啥样子的铜?铜钱行吗?我家里有八百多斤铜钱,能用的话,你叫上点儿人,都给拿走吧!

  1944年,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农民,突然拦住正走在街上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程子华,对他说出了上面那句话。程子华大吃一惊,反问道:“老乡,你说啥?八百斤?咋这么多?”他说着,不知不觉的喜上眉梢。如果这个老乡真的有几百斤铜钱,军区兵工厂的燃眉之急,可就解决了。

  数日之后,程子华司令用一碗白水面条招待了这位农民。虽然只有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但是程司令和老乡却吃得特别高兴。老乡甚至表示,这是他这一辈子吃过的最踏实的一顿饭。那么,八路军的兵工厂到底出了什么事呢?老乡的捐献到底起到了啥作业呢?为何老乡自己会觉得踏实呢?这还要从抗战爆发说起。

  1937年,抗日战争全方面爆发。八路军作为当时中国的正规军,在待遇上不但不如的中央军,就是连地方军阀都不如。八路军的津贴,总部首长为5.5元,普通士兵为1.5元,几乎谈不上什么购买力。另外,更是缺乏,蒋介石为了削弱八路军,在武器补充上经常是口惠而实不至。弄得当时很多的八路部队中,两三个人都分不到一条枪。

  平型关战役之后,八路军打出了威名,开始在华北大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根据地。1937年11月1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咀村普济寺成立。包括115师的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等部队在内的共三千多名战士,在司令员的带领下,依托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一时间,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为了解决部队的弹药问题,晋察冀军区设置了专门的供给部。供给部由查国祯任部长,专门负责武器制造、物资管理和机械管理。在供给部的号召下,各个师、旅、团、游击支队以及地方军政府,都开始招募工业人才,开办自己的机械厂和兵工厂。很快,一批大大小小的兵工厂,就开始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虽然这些兵工厂设备简陋,产能不足,但是也为后来建设大兵工厂奠定了基础。

  在五台县跑泉厂村建立的修械所,算是军区内比较大的,但是情况也不让人乐观。修械所的工人,满打满算只有八十多人,车床也只有两台。修械所的基本的产品是刺刀、地雷和手榴弹,手枪、步枪之类的简单枪械,可以修理,但没法制造,子弹也只能是用现成的弹壳重新装药生产。

  不过,就是这样的简陋兵工厂,也很难保证正常生产。1938年8月,日军展开大扫荡,修械所不得不多次搬迁。之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修械所增强了一些产能,并且改称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第一修械所,开始正式仿制日军的手枪和步枪。

  1939年4月,晋察冀根据地成立了工业部,修械所和兵工厂都划归工业部统一管理。此时,一大批从北平、天津来的知识分子进入兵工厂,成了各个技术战线上的骨干。大量有技术探讨研究能力的兵工厂慢慢的出现,大大小小的,有13个之多。这些工厂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生产手榴弹,有的则专门生产。当然,也有专门生产子弹的,这就是比较著名的9连。

  之所以子弹工厂被称为9连,而不是某厂,是因为在1940年1月,晋察冀根据地将境内的所有兵工厂进行了统一整编。按照司令员“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就地取材,小型配套”的原则,兵工厂实行了连队建制。比如原来的第一修械所,就被改制成了“1连”。

  9连最早成立于1941年,厂址在河北省平山县北苍蝇沟村,连长是任九如。当时,根据地的人才已经有了相当规模,所以9连的所有人员加起来,有150人左右。其中主要的技术工人,除了第一修械所支援的一批人以外,还有一些是任九如从阎锡山的兵工厂中“挖脚”挖过来的。剩下的普通工人,则是附近的农民、煤矿的暴动工人和八路军战士。之后到了1944年,工人的规模已达到了三百多人。

  受自身条件所限,9连的子弹生产,其实是采用复装的方式,也就是用发射过的子弹壳重新装药来完成。自开始生产以来,9连每个月的复装量能稳定保持在3.5万发左右。后来随着工人技术的提高,到了1944年,9连曾经创造过一天复装子弹1万发的记录。这对于缺枪少弹的八路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别看9连生产的东西是最小的,但是其工序的复杂程度却是最高的。因为制造子弹最主要的两样东西:火药和铜材,都是根据地的紧俏商品。火药还好说一些,此时根据地已经建立起了化工厂,所以能满足一部分火药的需求。剩下的比较高精尖的材料,就从敌占区的黑市购买;至于铜材,则是由八路军战士通过割取敌人电线,或者拆毁敌人铁路道轨的方式来解决。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其一就是激发子弹的底火,其二就是全新的弹壳。

  底火非常特殊,由于一定要保持既灵敏又稳定,所以配方十分不好掌握。为了找到最好的底火配方,连长任九如亲自上场实验。结果在一次事故中,他的脸部被火烧伤了。不过,这次事故也激励了9连的所有人员,大家齐心合力,最终攻克了底火配方。

  至于全新的弹壳,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只要有质量过硬的铜皮,用车床加工一下即可。当初未解决复装子弹不稳定的问题,根据地工业部出钱从外面买来了一部分铜皮,但是价钱实在太贵,八路军用不起。于是,自己冶炼就成了唯一的道路。

  为了能自己生产铜材,晋察冀根据地工业部也是想了不少办法。华北大地上有零零星星的铜矿,但是受技术的限制,冶炼不出来。于是工业部工矿队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改进冶炼技术,争取炼铜;一方面想办法,从民间的铜制品里提炼合格的铜材。最后经过一番努力,两方面都获得了成功。

  9连虽然仅仅是个子弹厂,但是在抗战的历史上,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让人刮目相看。1941年,华北地区的美国银行家参观了9连,对工人们自力更生的能力赞不绝口。接待外国友人参观,这可是晋察冀根据地内的其他厂矿难有的殊荣。

  1944年,抗日战争的形势有了巨大的变化。在太平洋战场难以为继的日本人,在中国也遭到了一次次迎头痛击。在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些周边地区,八路军慢慢的开始大反攻,子弹的消耗量巨大。9连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前线的供给,每个工人都背上了定量,加班加点的生产子弹。为了更接近前线连将厂子搬到了阜平县的吴家庄。

  但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9连的原材料却出现了问题。自从八路军展开反攻之后,日本人被迫开始收缩,原先近在咫尺的铁路网和电线网,也距离根据地越来越远。这一下,9连的一大铜材来源断了,生产子弹的原材料一下子空缺了一大块。

  为了保证子弹的产量,任九如不得不重新开始大规模收集弹壳,干起了复装子弹的老本行。但是,旧弹壳毕竟有限,而且有不少因为损耗过大而没办法使用。弄来弄去,子弹的产量还是上不来。任九如的心里十分着急,不得不找到根据地首长,请求支援。

  此时,负责军区整体管理的,是代司令员程子华。就在不久前,他刚刚指挥部队,粉碎了敌人为期三个月的大扫荡,正在高兴的时候。但任九如的求援,却让他的心头一紧。杀敌他不怕,但没铜材,这让他如何是好?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想了半天,程子华十分艰难地给任九如出了一个主意:向根据地的老百姓发起募捐倡议,让他们捐出手里的废旧铜铁。对此,任九如大摇起头。他明白,晋察冀根据地虽然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但是抗战都打了7年了,好多老百姓已经是家徒四壁。这时候向他们伸手,他怎么开得了这个口。

  其实,程子华司令员又何尝拉得下这个脸。但是,战事紧急,他也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于是根据他的命令,根据地还是发出了募捐倡议。

  最先响应倡议的,就是阜平县。阜平县是抗战模范区,几乎家家都是堡垒户。一听说八路军需要铜材造子弹,老百姓们二话不说,砸锅卖铁的帮助部队。有的人,甚至连家里做饭的锅都捐了出来。实在没有东西的,也会弄上一面红旗,为募捐活动摇旗呐喊。程子华司令员感叹群众们的热情,亲自走上街头感谢大家。

  此人名叫李盛兰,以前是个赤贫的佃农,靠给地主家种地勉强糊口。当时的他,上无片瓦遮头,下无立锥之地,生活异常困苦。

  但是自从八路军来了之后,他的生活改变了。根据地鼓励开荒,李盛兰因此有了自己的土地,还自己盖了房子,有了家。同时,八路军干部还大力推行减租减息,地主的地租,也因此减少了三四成。在李盛兰眼里,八路军就是自己的大救星。所以在听说八路军需要子弹时,他也想捐献。但是他的情况特殊,所以看了半天,都没敢过去。

  很快,募捐就已经有了非常丰厚的收获。程子华司令员看着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这一天的活动。此时,李盛兰走到他面前。虽然他不认识程子华,但是也能感觉出,这是一位首长。

  紧接着,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李盛兰说道:“同志,你们要的是啥样子的铜?铜钱行吗?我家里有八百多斤铜钱!”

  一听这话,程子华吃了一惊。八百多斤铜钱,这要真的卖了,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看眼前的这个老乡,并不像富裕人家,哪里来的这么多铜钱?他立刻拉着李盛兰来的一个安静之处,仔细的询问起来。

  原来,这个李盛兰虽然贫穷,但是早年间却也走了一步好运,成了一个隐形富豪。就在日本人刚来的那一年,由于冬天太冷,李盛兰不得不带着两个女儿到附近的山脚下刨树根。结果这一刨,居然挖出了好几个瓦罐。他打开一看,发现里边装得满满的全是铜钱。

  解放前,华北地区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日本人的洗劫,后来撤走后,还来了土匪,可谓灾难深重。一些大户人家,也不得不加入了逃难的人群。但是,太沉的金属货币他们带不走,所以就会找一些罐子装起来,埋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由于铜钱的单位价值低,分量又沉,成了他们埋藏的主要货币。而李盛兰刨出来的,应该就是某位财主埋起来的。

  李盛兰将这些铜钱刨出来后,连夜运回了自己住的窝棚。第二天,他就拿上了几枚铜钱,想去县城里换些生活物资。结果没想到,他的铜钱刚一出手,便被人盯上了。此人自称是博物馆的馆员,说铜钱是文物,想要强行索取。

  李盛兰死活不干,因为他早就看出来,这人哪里是博物馆的,分明就是个地痞。但是,对方却纠缠不休,甚至表示敢不给就让他下大狱。李盛兰心里害怕,只能舍了这几个铜钱。从此后他决定,再也不拿铜钱出来花了,省得又让人盯上。后来他自己盖房,便悄悄的将铜钱转移了出来,从此再也不动。但是在他心里,这些铜钱始终是惹祸的根苗。

  如今,他听说八路军需要铜,立刻决定,将这些铜钱全部捐献。但程子华却摆了摆手,表明了自己不能要这批铜钱。他对李盛兰说:“老乡,这可是好不容易弄来的财富,咱们不可以要。”

  但是,李盛兰却非常坚持。他说道:“咱阜平县是拥军模范县,我做些贡献是应该的。这些钱给咱八路军打鬼子,不亏。”

  见盛情难却,程子华司令便派了几个人,去李盛兰家把铜钱都弄了回来。上秤一约,足有上千斤。他让宣传部门找来文物专家,挑了一些品相好、有文物价值的铜钱留给了李盛兰,剩下的全部熔炼,变成了八路军急需的子弹。

  靠着老百姓的支持,9连的材料危机很快解除了。一批批崭新的弹药,成了战士们手中的杀敌利器。

  为了表示感谢,程子华请以李盛兰为代表的一大批拥军模范吃了一顿饭。由于物资匮乏,这顿饭仅仅是一些蔬菜和白面条,但是老百姓们却吃得很香甜。尤其是李盛兰,虽然铜钱没了,但是却也没了惹祸的根苗,所以吃起面来格外踏实。

  像李盛兰一样的老百姓,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他们自己并不富裕,却心系民族安危,肯为了胜利献出自己的一切。八路军、新四军是英雄,而这些朴实的老百姓,也同样是英雄。他们的这种精神,也可以让我们好好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