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孟非逆天改命记

时间: 2023-09-23 21:00:51 |   作者: 半岛体育

  童年的时光总是美好的,没有父母的约束,还有外婆的溺爱,此刻孟非的生活轻松畅快。

  在陌生的环境中,孟非无法融入,每天度日如年,深深的孤独感成为了他最痛苦的回忆。

  在初中时,孟非的成绩不错,但一到高中,就拉胯了,他喜欢的文科极其的好,理科成绩没眼看。

  理科三门数理化总分300分,他经常考不到100分,所以成绩经常性在班级里倒数第一。

  灰灰也曾在中学时代成绩垫底过,非常了解这种感受,同学不喜欢,老师不待见,连父母都对自己很失望,当时一提起来成绩简直就是我的噩梦。

  孟非是相同,甚至因为他的成绩,父母的关系都僵化了,也在他高中毕业后离婚。

  孟非的父母看着不争气的儿子,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只能尽自己的努力给他联系复读的学校,但无一例外,看到他的成绩,没有一个学校要他。

  当时正流行南下淘金,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的孟非,在朋友的怂恿下,一起去了深圳。

  想要在深圳大展宏图的孟非,现实的残酷往往超乎他的想象,到了深圳十几天,都没找到工作。

  带来的钱根本不够花,孟非只好从招待所搬出来,和一大群人挤在破旧的房子里。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报纸成了他唯一能找工作的媒介。但每次他翻出来破旧的报纸,去找工作时,都被拒绝。

  这个工作也是临时的,不仅仅是挣的少,还特别的累,还要忍受工头那伤自尊的责骂。

  也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孟非开始怀念他在学校里的时光,当时他感觉到的痛苦,其实就是极其幸福的。

  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想要早早的进入社会赚钱,但一旦进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遇到各种不顺和不公之后,就会怀念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

  在一次工头把孟非破口大骂一顿后,他一气之下,直接不干了。他又去了深圳很多地方,和刚来的时候一样,对一个没有学历的人来说,找工作真的难。

  孟非心一横,回家。他就坐上了 回 南京的火车,这样一个时间段的他已经接受了社会的洗礼,开始审视了自己。

  虽然孟非的父母在江苏的广电系统上班,帮他找个工作应不是个难事,但孟非的父亲爱面子,去给没有考上大学的儿子找工作,丢脸。

  1991年,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招工,孟非就去报名,还顺利的通过了面试,成为了一名印刷工人。

  印刷工人做的都是流水线的工作,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在同一件事。虽然累,但孟非看重的是他可以不要钱看报纸。

  这个工作也相当的不容易,这个印刷厂每周印400万份报纸,印刷机从周二一直不间断的运转到周四,只有孟非和三个小工操作机器。

  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

  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天上班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在印刷厂工作的时候,又碰见了他的初中同学李雪,两人一来二去便谈起了恋爱。

  辛苦的工作,才让孟非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一个地区,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1992年,21岁的孟非报考了成人高考。这次他发奋的学习,只为心中想要的生活。

  有天孟非实在是太累了,一个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在医院里,他的中指、无名指的指甲被拔,痛的他嗷嗷直叫,好歹保住了手。

  心灰意冷的孟非,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他的父母终于忍不住,找了人,安排他进了江苏电视台当个临时工。

  此时电视台有200多个临时工,他干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的一些杂活。表面上不在意,但心里有所不甘,背地里和很多摄影师学习了很多知识。

  这年的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

  慢慢的,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的就会让孟非走,只不过名字还是写的老记者的。孟非也不在意,他觉得这是对他的历练,总有一天,他能独当一面。

  1994年,23岁的孟非参与拍摄了纪录片《西域风情》,这才使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编导。

  1995年,孟非参加了国家体委的纪录片《奔向亚特兰大》的拍摄。他一个人承担了三个角色:编导、摄像、撰稿。

  这一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

  孟非进入该组后,真正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当天,电视台要发布一个关于本届奥运会、时长三十分钟的新闻综述。

  三十分钟的片子大概要写个七千多字的稿子,而这新闻综述赶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成稿速度。

  几乎人人都不愿意接这苦差事,孟非却是二话不说,回家就直接熬通宵赶稿子,一口气写了20多页。

  一开头便引入古老的文化,词藻朴实,言语之间尽是大气,气势十足,令人臣服。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

  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更好的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既然要做这一个节目,那就挑选合适的主持人,到底是用庄重型的,还是用新颖型的,电视台领导也难以决定。

  面试的时候,孟非用搞笑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但有人质疑,从来没有哪个主持人是以光头形象示人的,这样出来会不会吓到观众?

  第一次的节目,孟非穿着很随意,就是平常的衣服。60分钟的新闻,都是三个小时内的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电视台里的领导和同事都为孟非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们也不确定他这样到底行不行。

  结果好到爆赞,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光头主持人。

  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无法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

  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

  2010年,孟非被领导调往《非诚勿扰》,自此他便红遍大江南北,终成“江苏卫视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