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哔哩哔哩那类似于ACG的文化还能在我国传播和发展吗?

时间: 2023-12-08 01:58:07 |   作者: 半岛体育平台下载安卓

  早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甚至没有哔哩哔哩的时候),日本ACG其实早已风靡中国(至少是青少年群体)——当时电视上直接播日本动画,小卖部中有各种性价比极高(小学生零用钱都消费得起)的“周边”(山寨版),以及校园内外无论师生或多或少都受到日本动画/游戏作品影响的时代,过去还不到15年啊……

  真当“互联网没有记忆”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日本动画引进黄金期”那一批人还“健在”,甚至依然还“没老”(30岁以下比例不低)?——当时连“哔哩哔哩”都没有啊……

  不要说互联网时代里,就连当时家用计算机普及程度都不算高的时候,日本ACG文化其实在中国流行起来了,靠的真不是什么小众核心群体搞二次创作“自娱自乐”,也不靠哪一个平台提供给爱好者“抱团取暖”的机会,而是各个级别电视台来了一波“无差别覆盖”。

  中国早期的“日本动画引进”,可以追溯到80年代央视的《铁壁阿童木》,至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以及2000~2005年初达到一个“高潮”。

  ,上到中国电视台、再到北京(如北京电视台的“卡酷少儿频道”)、上海、广州深圳,下到各级地方电视剧(如大家很喜欢“金鹰卡通频道”),都在大规模高强度地引进日本动画。

  ,现在很多所谓的分类,如“热血系”(《龙珠》、《火影忍者》等)、“日常系”(《哆啦A梦》、《蜡笔小新》等)、“少女系”(《魔卡少女樱》、《美少女战士》等)、“宠物养成系”(《数码宝贝》、《宠物小精灵》等)、“体育系”(如《足球小将》)、“推理系”(《名侦探柯南》等)……(确实有部分少数黑深残的没有引进)

  当时接触日本动画的门槛相当之低——大量日本动画都有各个电视台译制版,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甚至不用读字幕,可以直接听“国配版”,只需打开电视机,甚至不用搜索。

  其中许多“译制版”配音水准不低,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辽艺版《光能使者》,陕译版《四驱兄弟》,有些还可以媲美甚至不输原作。这些都对ACG文化传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然,应该承认当时的“引进”必然是在“监管”的背景之下。一方面,一些动画因为各种档期限制被断断续续“截成几段”,另一方面,有一些动画也因为“怪力乱神”或者“早恋”等情节受到一些“删改”(然而今天的监管也并不见得比当时更宽松):

  要说ACG的“大众化程度”,完全不输(甚至高于)现在的情况。一个时代的风貌很难描述,理工科出身的我文字水平又太低,我也不知道怎么和15岁以下的朋友们解释当时的场面。

  但是,小学和中学校园中第二天班级热门话题之一,学校里面能办四驱车比赛,美术课上绘画的人物可以是羽丘芽美,也可以是月野兔(因为刚刚毕业的老师也喜欢看),女生叫得出男生向热血漫画中的人物,班级里面的数码暴龙机可以多到需要老师专门出台规定,课间的游戏是在桌面弹各种宠物小精灵玩偶,最流行的时候整个操场就是大型“日漫周边二级交易市场”:

  此外,不仅仅当年电视台的“引进力度”很大,而且也在“本土化”的层面上也做了诸多努力,比如其实有一个“日漫国唱”的说法,当时很多日本动画都配上了“中文歌”,这种案例不胜枚举:

  《樱桃小丸子》的片尾曲,保持了原作旋律,但是歌词全部替换为中文,比如大家熟悉的“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学习不怕难”

  《四驱兄弟》的主题曲,直接原创了一个“抬头望望天”,实际上已经和原作片头曲没啥关系了

  《光能使者》、《聪明的一休》以及《宠物小精灵》最初其实也都有中文主题曲

  当年这些都是日本ACG文化在本土爆发性传播的基础,很多条件现在后来反而不具备了……

  当时,不仅仅有各种官方直接或直接、规范或不规范引进的日本动画,还有一些专门以“日本动画/漫画为主题的节目”,比如《东西动漫社》,这个是既有电视媒体,又有自己杂志的栏目,也是当年《游戏东西》的原班人马打造的:

  在2009年之前,中国ACG文化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受众(甚至不乏一些受到ACG文化很深影响的观众),而所谓的“二次元平台”都是冲着这部分受众去的,不要本末倒置——平台建立在现有的市场之上,满足受众需求,而不是平台早就了所谓“二次元”受众,至少在ACG领域如此……

  哔哩哔哩建立的时候(2009年),某一种意义上已经不是日本ACG风靡中国的传播黄金期了……而且当时的网络上也绝不止哔哩哔哩一家,2009年~2014年期间,各种字幕组和各种网站的“资源大神”,当时都是ACG文化输出的主力军,还真不差它这一家……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但是哔哩哔哩建立的时间点(2009年)反而可能是中国漫画领域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不是哔哩哔哩的问题,而是纸媒这样一个时间段彻底不行了……国漫(特指漫画)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是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导致纸媒黄金期太短,互联网大潮来的又太快:

  而中国有限的“日漫爱好者”(特指漫画)不应该归功于哔哩哔哩,而是应该归功于日本漫画享受到了90年代最后一段“纸媒黄金期”,由于家用电脑普及度不高,除了计算机之外,就数纸媒的影响力较大,现在很多漫画爱好者,或多或少都是当年纸媒的影响。

  实际上,《哆啦A梦》、《龙珠》、《名侦探柯南》、《数码宝贝》、《神奇宝贝特别篇》这样的漫画作品对于中国ACG文化的传播影响极大,虽然部分漫画“版权情况可疑”,但是当时几块钱一本的“小册子”(不管是否正版),已经让ACG文化风靡校园了。

  当年纸媒范围之广,甚至超过动画和游戏,游戏多少受到了2003年“游戏机禁令”的影响,而动画有些则会受到监管,而纸媒可是全方位引进——不单单是漫画本身,还有大量的漫画衍生书籍,包括:

  当时还有一类特殊的“山寨版”日漫读物,按照今天标准算是妥妥的“同人”或者“二次创作”——作者自己拿动画、漫画原作人物自己“画故事”,有些甚至涉及了“人物CP”以及“自行创作”,我当时甚至看到过用《名侦探柯南》人物CP画出来、带有一定“情趣”元素的“本土山寨版”读物,当然这和咱们主题无关,细节就不展开……

  当时在哔哩哔哩建立之前,纸媒尚未衰落的时代,ACG文化(甚至包括同人创作文化)已经在文化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没有哔哩哔哩的时候,这些文化已经“证明过自己”了……

  当年日漫有关产品,普及程度更是一个“高峰”,现在一提“日本动漫周边”、“手办模玩”好像是个挺高端小众的概念,实际上当年这么多东西都是平价大众消费品……

  各类日漫“周边”销售已经彻底深入到基层——无论几线城市,只要是学校周围,总会有小卖部出售有关产品,从《游戏王》的卡牌,到《爆旋陀螺》的陀螺,《数码宝贝》的暴龙机,还是《四驱兄弟》的四驱车,一应俱全……

  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之类“开心乐园餐”之外,还有各种食品厂商,用“盲盒模式”吸引小学生购买(比如食品包装内有日漫人物卡等)……

  当然,这里应该承认当初的普及与廉价,部分是建立在“版权管理松散”的大背景之下的——很多其实都是“擦边球”,即各类“山寨版”,比如大家很多人小时候都买过《数码宝贝》系列的暴龙机,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仿制二代的摇摆机……

  现在有个词叫“二次元浓度”,似乎是用来衡量“肥宅水平”,你真要论“二次元浓度值”,当时没有哔哩哔哩的那一代人,反而可能总体“浓重平均值”更高,没有手机游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盲盒”,但是还真就是一群“ACG关联产品”伴随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

  而我个人感觉(未必准),哔哩哔哩现在更多像是在2015年之后,ACG爱好者们“抱团取暖”的一个平台,一度以“二次元聚集地”作为商业招牌和卖点(最近听说最近也“去二次元化”了),但是哔哩哔哩似乎并不能在让我们回到当年的“盛况”……

  我们不能苛求哔哩哔哩一个网站,用一己之力完成ACG文化在全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样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一个网站对ACG文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传播能起到多少“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时候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哔哩哔哩算不算得“英雄”另说,你要是说它能在ACG文化传播上造什么“时势”,那还真的是太看得起它了。

  有一些时候时候上网,真的不感慨“时代变了”都不行,然而这其实可能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和“浪漫”,有些时候还真的有点羡慕现在的孩子们,毕竟“互联网时代”找各种信息可比我们当时要方便也容易得多了……

  我发现社交时代因为互联网洗牌,造成了文化断代。在社交app“之前”和“之后”全国人做事的方式彻底不一样了。

  所以很多小朋友造成了一种错误史观,觉得社交类平台出现之前中国都是古代人,大家都在家里看主旋律电视剧,从来没看过日漫一样。

  90年代中后期我一个四线城市漫画书店,各种开本从地上堆到天花板,还有天价的台湾正版。不夸张的说,种类完全不输大妈之家巅峰期(其实大妈之家还挺多的,但这个算主流你必须要知道所以拿这个举例)。你在任何杂志犄角旮旯里看到的漫画书,只要你能说得出名字,老板一定能给你弄到。 当时的盗版书速度跟现在的生肉一样快——因为它不是盗单行本,是盗杂志连载。盗版单行本比正版单行本还先出,而实体图书有固定的流通渠道,发行非常快。

  而且由于翻译问题和缺乏比较宏观的作品信息,因没有互联网。(比如很多作品你先看ova和剧场版你不知道有TV版),反而很容易在同学,跨校漫友之间引起想象力讨论,引起争论。以前要搞明白一件事不像现在5分钟内就能解决。两个人谈到一部漫画,还要出门走40分钟到租书店去租一套书来讨论。

  那个时代很有意思的。跟现在看了一下就去跟人吵架这种无聊日子可不一样,以前那个世界,动漫充满暗网一样的秘之快感。

  进入千禧年之后随着国内互联网消费铺开(电脑价格下降,不再拨号收费,网吧跟现在超市一样一条街二十家),ACG直接爆炸了,各种论坛,各种资源整理,各种沿海城市条件更好的大神下雨一样冒出来。当年可以说好多大神是没日没夜的在网上发资源——

  那是线分钟带你看完经典神作”这种东西。 当年网吧刚开始流行的时侯国内甚至没有“头戴式耳机”的市场。导致电脑都是音响,于是你走进一家网吧——几十个不同的音源把你瞬间淹没,你开始看动画,两小时后之后一回头,背后挤满了人。

  更不要提不包夜根本看不完的漫画资源,资源最高的爆发期应该在03-06那几年,甚至因为资源太多大家都顾不上讨论,一部一部,几十卷几十卷的刷。 各种漫画都有自己完全独立一个圈子。

  然后民工漫也成型了,第一次出现大量并不深耕二次元,而是看“热门”作品的群体,当时不是在播火影吗。淘宝上线的时侯(对,本人亲历淘宝网上线)——整个淘宝网的动漫商品分类下,整个淘宝网,只有16页。其中三分之一都是火影周边,笑死,当然很快就几万页了。噢对了,你猜猜我买火影头带是干嘛,当然是去漫展啦。

  怎么,你以为没有BW和CJ之前中国没有漫展的吗,哈哈哈。 最离谱的是以前不但有漫展,还有cosplay明星,现在大家对coser接受度非常高,跟你说在以前,其实很多人对coser是不太待见的,因为觉得他们虚浮,感觉自己是文学少年少女,是懂创作的,也是一个有趣的时代。

  现在的漫展见面,大家可能加一下steam好友。我们那个时侯,带着主机和电视机,4书包光碟,带过去跟大家一起玩。

  你现在,听说过的,见过的“所有(对,所有)神作”我都是在它上市的时侯玩的。当然是盗版,这个没有很好的方法咱别争论。 游戏这边其实不用特别说。因为我国从FC时代开始,游戏这边从来就没有落后过世界.。没有说任何一台主流i游戏机,国外玩了几年了。咱们这还摸不到的。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我整个小学和初中时代为了这东西基本没吃过午饭,所以我是个事实上的矮子——精神上的巨人。

  其实在原始的视频网站上线,一些人开始上传自己通关视频之前(其实早期更火的不是游戏攻略,而是一些整活视频,CS抽象视频在你甚至还没出生的时侯都一大堆了)。

  总之在视频网站之前,国内很多通关光碟卖的。就是你买碟回来看,内容就是别人打游戏,就跟现在你去B战看“4K纯享剧情通关”一摸一样。

  哔哩哔哩,已经是ACG文化在中国重孙倍儿的事情了………而且说句实话,A站时代反而还比较接近以前的黄金时期。B站时代,我其实非常少感觉到过去那种黄金时代,人人都“极致参与”的感觉了。

  现在很多人不就潦草的看一下“大神评论”然后就觉得自身懂了开始到处发表云观点,这有什么意思我没明白。

  B站建站我就在,至今为止从未看过一集“讲漫,讲动画”。因为那种东西对我来说太奇怪了。

  国内电视动画,在1980年12月,央视引进并配音制作《铁臂阿童木》就已经播出了。

  后来一休、机器猫、美少女战士、数码宝贝什么的就不说了。就算之后国外动画被限播。此时也已确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2001年s1论坛就成立了,2002年动漫花园、以及各种字幕组就已经有了。客观来说当时拨号上网网速慢,下载慢,需要等到03/04年有了bt下载才稍微好一点。

  但这个时候电脑是个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没夸张,05年我同学家电脑5000块钱,想想折合现在给多少钱吧。所以很多时候动画传播是通过盗版碟片来实现的,这个情况是直到视频网站开始流行才慢慢少一点。

  而视频网站这边,0506年土豆优酷就有了,当然最主要的07年成立的AcFun。

  而b站成立是到了2009年,早期还有蹭a站的嫌疑。当然acg的发展,客观来说b站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深夜动画的传播,漫展、宅舞,鬼畜文化。

  但我国acg传播,某一种意义上是两条并线的。我们常说的宅,其实更像是在一个圈里自萌。还有是传统电视动画时代的观众和目前主流媒体引导下的观众。我并不认为目前b站引导的acg文化进入到主流文化中来。

  很简单的一件事,目前日本票房前20,基本上没有深夜动画(天空之城马上超越夏目友人帐)。我们也很难说新海诚、灌篮高手、柯南、哆啦A梦的大卖,b站起到什么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即使没有b站,你的名字和灌篮高手还是能大卖。

  b站所引导的极限,我认为即使顶流也就是刀剑,fate这种,也就是5000万左右的水平。我认为这也就是深夜动画的基本盘。和传统热播作品,仍然有很多差距。

  而b站能引导他圈子里的acg文化进入主流吗?我认为很难。一旦b站这个线来到传统大众这个线,结果我们正真看到了,就是《无职转生》事件。

  所以现在的b站动画内容,减少争议动画的购买,我认为反而是自我妥协了,b站正统成港澳台了。然后除了动画外,科技区,生活区甚至影视比重增大,也就是说很多来到b站的观众,事实上和acg无关了,目前b站百大动漫区慢慢的变少,其实某一种意义上acg比重反而降低了。

  所以b站对acg推广的意义,更像是一盘咸菜。有他,吃饭确实更有滋味了。你说没咸菜,饭吃不下去,我觉得也大可不必。

  首先,ACG文化在中国互联网还并不普及的时代就慢慢的开始传播发展了,Anime各种地方台播出的经典动画我也不用逐一列举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除地方台外,当时还有一种媒介叫点歌台,有些时候能跟着土豪们看完一整部动画。

  Comic那简直也多的不要不要的,在读书社借书店遍地开花的时代,每个读书社都会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日漫港漫,《机器猫》(哆啦A梦)、《七龙珠》、《老夫子》等是被翻烂的存在。

  Game那我就更不用说了,谁还没几个家用电视游戏机呢,哪怕你的游戏机不是红白机,而是小霸王,《超级玛丽》这个舶来品那几乎是家喻户晓。

  除非你认为我说的这些古早玩意不配叫ACG文化,否则你就必须承认,ACG文化风靡我国时要比你想象的早得多。

  而反观哔哩哔哩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长视频、移动互联网、ACG文化等相互交融所诞生的一个产物,没了哔哩哔哩,还会有啊哩啊哩、次哩次哩、嘀哩嘀哩,实际上现在也有,只不过B站算是商业化程度做的最好的,没了阿B,那就会有其他的公司出来扮演这一个角色,ACG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总不会有人会觉得是B站敲开了大门把ACG带入国门的吧?不会吧不会吧。

  说到底它就是为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不是平台造就了爱好者们,我是很反对将一个盈利性质的公司拔高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并把它当作精神图腾的,你的心里全是情怀,别人的心里全都是生意,有那功夫不如多吃两碗饭。

  哔哩哔哩是2009年6月创建的,这前后我正好初中毕业,慢慢的开始追番了,除了追火影这种民工漫还有黑塔利亚这种当年很火的作品。当然,这么一个新建的网站我那会还根本不知道,所以这几部动画都是在贴吧追的。十几年前的动漫类贴吧有个传统,就是会在视频区里更新上传动画,但在2012年前后视频区就被百度给ban掉了。

  我最早接触B站是2010年前后的事,当时还不懂什么是弹幕,第一次看见满屏的字符滚动时,以为进了病毒网站。来B站也不是为了看动画,而是贴吧朋友发了几个鬼畜视频。那时网上比较流行一种带节奏感的混剪视频,主题包括元首的愤怒、德国boy、上将潘凤、新华保险、八心八箭烤地瓜之类的,而发链接的那个朋友说这种视频太过时了,要看鬼畜应该去B站。

  但实话实说B站当时的鬼畜视频我不太喜欢,因为内容比较抽象。除了像金坷垃和葛平这种本土梗看得懂之外,其他的大多是蓝蓝路、比利王、大丈夫萌大奶还有一本满足这种日本网络梗,即使查了出处也不明白笑点在哪。至于追动画也不会去B站追,因为当时不习惯看动画时带弹幕,尤其个人还很喜欢催泪番,加点弹幕非常破坏观看体验。

  当然那会班上的宅宅也确实很少,七八十人的班上只有不到五个宅,除了我之外清一色都是家里很有钱的现充俊男靓女,高中三年的恋爱次数超过我二十多年的那种。倒是认识了一些外班的宅宅,而且女生人数占比很高,这也是当年的有趣之处,女生里看动画的并不比男生少。

  我因为用鸟之诗当QQ空间的背景音乐马上被其中一个女生识别了出来,和她们一起玩的经历是我高中期间少有的现充时光。她们对B站的观感和我差不多,也觉得这地方有点抽象,不习惯看弹幕,唯一沉迷B站的是个喜欢听宅曲的男生,他后来成了5sing翻唱网的大佬,现在还经常给B站翻唱区的朋友修音做后期。

  我开始追番的契机是受网上认识的几个朋友影响。这些朋友是由于讨论无双游戏认识的,其中追动画的几乎都是女生,不少喜欢玩cosplay,并且爱用黑执事、彩云国物语还有黑塔利亚这些动画的设定套上朋友的名字写同人文,我会追黑塔利亚这种女性向动画也是被她们天天安利的缘故。这些女生大部分来自广东、广西还有江苏,其中光是广东就占了差不多半数,而且也都是富二代出身,问个作业直接用家里的扫描仪扫卷子发过来的那种。当然她们也不怎么上B站,和我一样习惯用贴吧或者优酷看番,高端一点的直接用电驴找资源。

  高中时家里断网,仅在寒暑假的时候恢复,追番也指望不了B站。于是我靠买动新这种动漫杂志特刊,用附赠的光盘来看动画,包括CLANNAD、未闻花名、俺妹等作品都是用动新光盘看完的。

  这段时间国内动画网站开始走向正规化,2011年11月20日东京电视台要求优酷下架火影等七十余部作品,最后促成了优酷购买火影等作品的版权,成为版权动画的开端之一。当然,这事和B站关系也不大,毕竟B站当时的营收与影响力都不行,没人指望B站能买得起正版动画,连东京电视台找的也是优酷。

  2013年进击的巨人火遍全球,成为动画出圈的里程碑级事件。但因为很快就有网站来争抢版权,所以我其实是在爱奇艺看完巨人的,B站则是作为二创平台承载了大量人气,在这里能看到关于巨人的一切,除了巨人的动画。所以虽然寝室里平时根本不看动画的同学们也都追起了巨人,但线年优酷开始砸钱到动画版权这一块上,花大价钱买了一堆口碑爆表的婆罗门动画,并首先搞起了付费观看模式,最后雷声大雨点小,买一部死一部。B站当时虽然没做什么,但在18年也同样搞起了付费观看,反而是优酷眼见竞争不过,重新对盗版动画的上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动画在电视上的传播和B站没关系,网络盗版动画也早就有了,B站只是当时搞盗版的网站之一,ACG文化和二创在国内存在的历史比B站长得多,B站早年担任的是niconico搬运工的身份,而弹幕文化在国内的先行者也是A站。正版动画的引进和发展中B站只是扮演跟随者的角色,根本谈不上改变历史的程度,它干的是同行们都在干的事,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

  事实上日本动画虽然在近些年席卷全球,但其在各国的流行平台此前大多并非与ACG相关,不必去论证必须要有一个带有二次元属性的播放网站来承担传播节点的作用,倒不如研究下宽带降费和网络提速对ACG文化的普及作用。因而如果非要说多年来的经历让我对ACG发展有什么看法的话,那大概就是这玩意没了谁都能走下去。

  更何况,草台班子时期的B站、版权动画主导时期的B站和现在的B站,本来就是三个定位完全不同的网站。